近日,新京報記者走訪一些禮品回收店發現,這些店鋪生意冷清,長時間收不回禮品,以至於無“禮”可賣,部分店鋪業績下滑一半以上,經營者甚至選擇關門或考慮轉行。不過,也有一些禮品回收店,將經營的“陣地”轉移至網絡。在網絡空間,各類禮品的回收價格仍然在高位,生意也比較穩定。(1月24日人民網)
  中央先後公佈十餘條禁令,從管住舌尖上的腐敗到嚴防車輪上的腐敗;從嚴禁公款送禮到禁止公款購買賀年卡,中央的禁令從嚴從細,不放過任何一條“小魚”,全力推行節儉之風,嚴防腐敗漏洞。
  禁令之下,高端白酒價格跳水,高端酒店業績下滑,紅包、節禮市場冷門,連“禮品回收站”都冷清了,很多生意人抱怨“禮品難收也難賣”,甚至打起了關門回家的念頭。看到這種現象,群眾心裡可是喜滋滋的,中央從強力反腐到下大力防腐,管住幹部,更管好幹部,以政治環境的清正廉潔推進社會環境的風氣氣正。
  但是錶面的“風平浪靜”並不能抹平隱藏的“波濤洶涌”,記者走訪發現,不少店主將“生意搬到網上”,店主變著花招賺錢,也讓送禮之風“暗度陳倉”。不少網店打出了“禮品回收24小時上門服務”等廣告,回收禮品種類繁多,從洋酒到白酒,還有冬蟲夏草、香煙等,而回收價格也隨著年味兒的變濃水漲船高。
  網絡的隱蔽性及不可控性正好為“禮尚往來”打開了“方便之門”,“電子禮品卡”漸漸開始“走俏”,收禮和送禮雙方不用見面,風險繫數小;網絡監管的不嚴,逃避監督。如此該送的送了,可收的收了,且還不影響“勤政廉潔”的幹部形象,正可謂是“裡子面子”都掙了的“兩全之舉”。
  網絡何以成為法外之地?監管部門“頭疼”但也“無辜”,電子交易平臺本身就具有隱秘性,線下交易是看得見,抓的著的,而一旦轉入電子交易平臺,就成了水裡的“泥鰍”,看不見也分不清,但是若不趁早加強電子交易監管,防止“網絡上的腐敗”,給心存僥幸的幹部帶上“緊箍咒”,那麼,小分隊的“勝利”必然招致“大部隊”的涌入,這個“小洞”也許就讓反腐的實效化作泡影。
  對於幹部的不正之風,要第一時間遏止,防止其蔓延和擴散,網上“紅火”的“收禮”不正是關上腐敗大門後投機者鑿開的“一扇窗”?要真正破除網絡上的腐敗還得靠電子交易監管制度的健全,制度才是硬杠杠,才能將漏洞堵死。有關部門要強化網上幹部監管,嚴肅懲處幹部違規問題,敲響幹部思想上的警鐘,同時要嚴懲“聯絡人”,防止個別人員為腐敗“出謀劃策”。
  反腐是一項長期且複雜的工作,加之,腐敗的變異性強,要治本就要事無巨細,將幹部的行為放到制度的框框里,一有“漏洞”及時修補。將幹部管好,管牢,徹底切斷幹部與腐敗勾通的橋梁。網絡平臺的監管及制度建設亟待加強,趁早趁小,別讓腐敗之火燒到網上。
  文/陳央  (原標題:謹防“禮尚往來”轉戰互聯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f11efvb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