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因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讓一些領導幹部口不擇言、言不由衷“反映了有的幹部沒有找準定位,沒有擺正群眾在心中的位置”“善於脫稿講話應該成為領導幹部能力素質的基本要求之一”
  南方某市前不久因“掃黃”事件引起社會關註,該市市長參加全國兩會時面對媒體關於“掃黃”和“經濟轉型”的追問,連聲“嘿嘿”“謝謝”作答,成為當天議論的熱點。
  說話是一門藝術,對幹部來說是一種責任。近年來,個別地方、部門的少數領導幹部卻在這門藝術上欠缺“修煉”,個別人因“說話”不當而引發爭議的事件時有發生。一些代表委員和專家認為,言為心聲,該不該說、敢不敢說、要怎麼說,考驗的不僅是“說話”技巧,更折射出一名幹部的自信、素養和擔當。
  “官腔”種種
  哪些“官腔”、“官話”常見,並讓人反感?根據一些代表委員的討論,加之記者根據近年來的一些熱點事件和採訪經歷,大致梳理出了五個方面的“官腔”類型:
  一曰“照本宣科、逢會念稿”。一些領導幹部無論大會小會,離開了文件材料就開不了腔;不論大事小情,滿嘴枯燥乏味、四平八穩的“文件話語”,讓聽者感到倦怠甚至煩厭。
  二曰“穿鞋戴帽、疊床架屋”。記者在基層採訪時發現,一些鄉鎮幹部在介紹本地工作時動輒就是“上級和領導如何高度重視”,然後從中央文件到省市縣分管領導的講話羅列開來,口若懸河,卻空洞無物。
  三曰“高高在上、不接地氣”。比如在面對群眾表達利益訴求時,動輒生硬地斥責為“無理要求”,扣上“不明真相群眾”的帽子,在形容領導幹部走基層調研時習慣性地使用“親自帶隊”“冒著高溫酷暑”等誇張詞語。
  四曰“口不擇言、‘雷語’頻出”。個別違背常識、不切實際、邏輯混亂的“奇葩”話語,時而出現在一些幹部口中,引發爭議,淪為笑談。網上流傳的“雷語”集錦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公務員“錯話”集。
  五曰“言行不一、寬嚴有別”。一些查處的案件表明,少數幹部在任時談到反腐敗、輿論監督等話題時頭頭是道,現實工作和生活中卻“來者不拒”。嘴上說得嚴、對待別人嚴,自己卻把黨紀國法拋在腦後。
  失語也是變相官腔
  代表委員和專家認為,“打官腔”,是不良文風會風作風的體現,也因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讓一些領導幹部口不擇言、言不由衷。
  作報告時口若懸河,面對群眾卻無話可說。有媒體報道,東部某省一名廳長近日下基層調研,在問了“家裡幾口人”“收入怎麼樣”等簡單問題後,竟不知如何繼續交流下去。這位幹部私下向記者坦承,在機關待久了,見到群眾除了寒暄,真不知該說什麼。
  全國政協委員、安徽農業大學副校長夏濤說,現在少數領導幹部之所以不善於脫稿講話,一是怕出錯,照著前期精心準備的稿子、材料念,可以降低“說錯話”的風險,這其實是“惰政”思維。二是對自己本職內的工作掌握不充分、調研不扎實,不夠接地氣,沒有能力使用鮮活“有勁”的語言來談工作。
  “不會講群眾語言,反映了當前有的幹部並沒有找準自身定位,沒有擺正人民群眾在自己心中的位置。”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李濱認為,這種錯誤的群眾觀,導致了有的幹部習慣於“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貫徹文件”,不重視學習掌握做好群眾工作的本領。
  代表委員們認為,惜字如金、“無可奉告”、該發聲時沉默失語,也是一種變相的官腔。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委書記趙克志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貴州代表團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說,代表們應積極“發出好聲音,傳遞正能量”,少一些工作彙報,多一些實際情況的反映,即使“說兩句錯話、不對的話、不貼切的話,都沒有關係”。
  期待更多“好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大學校長鄭強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這次上兩會,我沒有大家聽夠了和不想聽的官話、套話,就想說點真話,比如“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除了學校和部門該反思,大學生自己的擇業觀念也要矯正。
  全國兩會歷來是各種真話、實話、諍言密集呈現的政治平臺。兩會有期,而對於打掉“官話”“官腔”的期待更拓展於“兩會”之外。可喜的是,在踐行群眾路線、落實八項規定、反對“四風”等一系列行動下,領導幹部們在工作、會議和受訪時的“說話”方式正在逐漸發生變化。
  全國人大代表鄭奎城說,以前參加有的會議空話套話很常見。現在許多場合領導幹部都開門見山、直入主題,一些地方基層彙報工作時,如果“穿鞋戴帽”過多,甚至會被直接喊停。
  據來自浙江的全國人大代表吳蔚榮介紹,省里去年開始推行“低成本”的縣委書記“夜會”,“不必跑省城杭州、不用講話稿、不印發材料”,利用晚飯後時間,通過電視電話會議的形式開會。沒有聚餐或宴請,只有清茶一杯。會風開放活潑,一些縣委書記發言時用了許多基層幹部或群眾的口頭語言,曾引得參會人員開懷大笑。“善於脫稿講話應該成為領導幹部能力素質的基本要求之一。”夏濤說,是否脫稿講話看似小節,卻能判斷出一個領導幹部日常工作是否接地氣,調查研究是否深入扎實,本職工作是否熟稔於心。現在不僅要鼓勵大小領導幹部們脫稿講話,還要能在脫稿之後多用群眾語言,打掉“官腔”,讓自己的觀點和論述真正讓人聽得懂、記得住、能落實。
  (據新華社電)
  (原標題:是“打官腔”還是打掉“官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f11efvb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