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門當戶對,在傳統意義上是指男女雙方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情況相當,適合結親。隨著時代的發展,門當戶對被賦予了更多全新的涵義。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手機騰訊網,對79446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9.0%的受訪者認同門當戶對的擇偶觀,67.7%的受訪者認為門當戶對有利於以後的婚姻。不過,65.6%的受訪者認為門當戶對和愛情不是對立關係。
  受訪者中,50.7%為女性,49.3%為男性。已婚、單身和離異的受訪者分別占45.4%、46.0%和8.6%。
  59.0%受訪者認同門當戶對的擇偶觀
  陸志鵬和魏書芬是江西南昌市一對60後的夫妻,他們有一名25歲的獨生女。對於“門當戶對”這個擇偶觀,夫妻雙方意見完全相反。丈夫陸志鵬非常贊同婚姻門當戶對,理由是這樣的夫妻在工作、家庭、生活中都有共同的話語以及平等的地位,如此才能一起生活下去。妻子魏書芬則表示不應強求“門當戶對”,因為人人生來平等,都有幸福的權利。“只要有愛,什麼難關都能並肩闖過。”
  北京軍區總醫院的護士張璐月向記者坦言,她感覺門當戶對的婚姻比較省心和踏實。“我是一個不太上進的人,如果我的另一半很優秀,他可能會對伴侶的要求也比較高,這樣我會很有壓力。我還是希望兩個人差不多,哪怕日子過得不那麼富裕,但是還是可以相互扶持,看到彼此的成長過程。”張璐月同時表示,她也希望另一半的經濟條件不要比她差。
  對於張璐月的觀點,她的母親表示贊同:“如果婆家太富有,女兒去了之後可能會不被對方家人重視。但是,如果對方條件太差,她跟著過苦日子也會受委屈。所以我既不希望女兒攀附什麼豪門,也不希望她以後吃苦。只要未來女婿條件和女兒相當,人品端莊就足夠了。”
  調查顯示,59.0%的受訪者認同門當戶對的擇偶觀,表示“非常認同”和“比較認同”的人分別占47.1%和11.9;35.5%的受訪者不認同門當戶對的擇偶觀,表示“非常不認同”和“不太認同”的人分別占11.3%和24.2%。
  百合網婚戀咨詢師姚立華表示,現在許多人認為80、90後的年輕人存在“愛情至上”的觀念,但她通過工作觀察發現,他們也普遍存在“門當戶對”的觀念。“現在80、90後的年輕人,有的從高中起就接觸愛情,甚至在結婚前就有同居經歷。一旦他們有了深入的感情經歷,就會發現現實的婚姻和愛情是不一樣的。婚姻是兩個家庭系統的融合,包括各種社會關係,並不是只屬於兩個人的事。他們的婚姻觀也因此發生變化。”
  世紀佳緣情感專家姚露也發現,門當戶對這種擇偶觀念比較普遍。“請我們幫助做婚介的人,一般不會明確表示要找一個門當戶對的對象。但是實際上我與他們聊天后發現,他們所提供給我的一些框架,其實是關於門當戶對規則的一種默認。”姚露說,現在的年輕人在適婚年齡階段,往往希望雙方磨合的時間能夠縮短,速度能夠加快,所以會划出條條框框,縮小擇偶範圍,提高匹配度,增加成功精準率。
  民調揭示當代門當戶對三要素
  陸志鵬告訴記者,他的父母在解放初期結合,雙方都出身貧下中農,地位平等。 “父母那時講究的是家庭出身,‘越革命越光榮’,與現在的經濟條件和家庭條件所涉及的層面遠不相同。”陸志鵬認為,現在所謂的“門當戶對”,主要是指雙方父母的家庭及社會地位,以及男女雙方本人的社會地位對等,也包括男女雙方的自身條件。
  本次調查發現,受訪者認為門當戶對中最重要的兩個因素是經濟條件 (29.6%)和家庭條件 (19.9%)。其他因素依次是:性格 (11.5%)、生活方式 (9.9%)、社會地位 (6.9%)、興趣愛好 (5.0%)、學歷 (4.9%)、戶口 (3.4%)、工作 (2.7%)、年齡 (2.7%)和外貌 (2.6%)。
  “門當戶對”的觀念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含義不斷變化。姚露告訴記者,古代的門當戶對含義比較狹隘,“門當”是指古時候官宦人家門口的小石墩;“戶對”是置於門楣雙側的磚雕、木雕。“門當戶對代表社會地位,當時強調的是社會階層,階級感比較強,而現今意義範圍更廣。”
  姚立華認為,當今的“門當戶對”,主要體現在雙方的教育程度、觀念價值體系和成長環境等方面。她指出,在60後或者更老的一代人眼裡,門當戶對主要是指經濟狀況、職業。因為他們中大多人是經人介紹結合,介紹的結果就和家庭資源有關了。而70後在年輕時代已經開始接觸高等教育,開始提倡自由戀愛。但他們大多數人感情經歷比較少,會有愛情至上的想法。不過,他們也會考慮家庭等現實因素,更多是聽從父母的意見。而80後由於對感情和婚姻更加開放,在感情的歷練中,就會自發地認為現實的因素很重要。“許多女孩認為沒有房子不結婚。而許多男孩也覺得,不能找一個給我家增添負擔的對象。”
  本次調查中,66.9%受訪者父母的婚姻符合門當戶對。
  廣州市某高校學生文傑認為,當下年輕人“門當戶對”的觀念大多來自父母那一輩。“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吃苦,而是過上舒適的生活,所以就想找一個不拉低自己生活水平的女婿或者媳婦。這樣的觀念肯定會影響到下一代。”
  現在的80、90後很註重“三觀”的統一
  門當戶對是否有利於今後的婚姻?調查中,67.7%的受訪者認為有利於,13.7%的受訪者認為不利於,18.6%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說。
  文傑父母婚姻不屬於“門當戶對”。“我聽父母講,他們是在一次工廠聯誼舞會認識的。當時父親是農村人,在工廠做工,沒錢也沒房,而媽媽是城裡人。但反對最大的是我的奶奶,她覺得城市女孩嬌生慣養。雖然父母生活中免不了有摩擦,但現在他們還是很幸福的。”在文傑看來,門當戶對並不是決定婚姻質量的最重要的因素。最重要的是彼此相愛,以及相互包容的過程。
  陸志鵬則認為,社會地位不平等的婚姻多數是不幸的。“婚姻雙方中,經濟地位高低決定這段關係中男女手中的主動權,也就意味著經濟地位低的需要看著經濟地位高的臉色。雙方家長的相處也會很大程度受到經濟地位的影響。”他說。
  “社會接納度的提升,並不代表我們不去關註‘門當戶對’ 。目前來看,社會上年輕人對婚戀的態度是趨於理性的。”姚立華談到,現在社會上也有地位懸殊的婚姻存在,甚至還剋服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在結婚之前,還是建議年輕人多加考慮。“婚姻會面臨很多現實狀況,要想到自己是否有能力應對。比如,價值觀就很重要,如果價值觀沒有辦法調和,可能產生很大的矛盾。”她認為,廣泛化含義的“門當戶對”應當提倡。不過她同時指出,門當戶對不能保證婚姻就一定沒問題。
  “現在的80、90後會很註重“三觀”(“三觀”是指人生觀、價值觀和愛情觀——編者註)的統一。而這很大程度上受一個人成長環境的影響,這種影響也會被帶到今後他和另一半相處的細枝末節中。”姚露認為,如果男女雙方符合門當戶對,這兩個人的磨合度和默契度可能會更好一些,走進婚姻的美滿度也會更高。
  本次調查顯示,65.6%的受訪者認為門當戶對和愛情並不是對立關係。
  姚露強調,即使兩個人的各方麵條件都很相當,但是沒有寬容和理解也是沒辦法走到一起的。“我們經常說一句話,因為相似而走在一起,因為不同而共同成長。兩個人在一起本來就是很生動的一件事,門當戶對只是一個選擇因素而已,不能太過於死板。希望大家遇到真正對的人的時候,不要因為條條框框而錯失了自己的好姻緣。”  (原標題:67.7%受訪者認同“門當戶對”有利於婚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f11efvb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